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因素之一。土壤水分对土壤空气状况和土壤热状况均有直接的影响。肥力水平较高的耕作土壤,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通过灌溉、排水、耕作和施用有机肥料等一系列上壤管理措施,适当的调控土壤水分,以水调肥,以水控温,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肥力水平。 施用有机肥料是如何改善土壤有机质及水分状况的呢?研究资料指出,在非特异性腐殖质物质中含有脂,蜡和树脂,它们约含80至85%C,10%H,3至18%O。由于在具有较高肥力的土壤成土过程中,这些物质能浸润土壤团块,使其具有疏水性,弱土壤浸湿过程和毛管水的移动速度,使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和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因而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研究腐殖质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结果表明,它们是由胡敏酸分子边缘上侧链决定的。在侧链上连接着非芳香族(脂肪族)的基团。当胡敏酸分子的聚合度较小时,其侧链基团的显露程度较大,它们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腐殖质物质与水分子的关系,在定程度上决定着有机物质的水分性质。 土壤结构性对土壤水分状况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团粒结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施用的有机肥料数量有关。水稳性团粒绪构能保证土壤表层的疏松性,利于土壤透水。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团聚体疏松,非毛管空隙度大,因而能减低土壤中水分毛管运动的高度和速度,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团粒性结构较好的土壤颗粒结构半径较其差的土壤颗粒结构半径为大,而毛管水上升运动速度与结构单位的半径成反比。毛管水运动速度较慢,土壤水分状况得到了调节。 有机肥料同无机料配合施用时,潮土田间持水量发生了变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土壤田间持水量明显增加。冬小麦收获后测定,田间持水量为23.0至23.6%,而无肥对照区的仅为19.8%。在早地农业中,土壤水分是特别突出的间题。因为早地农业主要依赖自然降水,又称雨养农业。干旱地区和半干早地区的土壤水分间题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子。常常通过以肥调水,施肥抗早解决缺水矛盾。水分与养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尤其在干早年份,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水分可以增强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反过来,土壤养分又能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早性能,达到增产的目的。生产经验证明,凡是“粪盘地”(即堆积过肥料的地方)的作物产都显著高于“非粪盘地”的产量。遇到干早年份时,这种差异表现尤为明显,显示出有机肥料及肥土的抗早增产作用。 |